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51105 决胜纲领:创新 打造发展新引擎

焦点访谈时间:2015-11-05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迈 向“十三五”,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发展的核心课题是什么?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而在这 五大发展理念中,“坚持创新发展”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那么,《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和我们以前理解的创新相比,新在哪儿呢?

“创新”在社会生活中并不是陌生的词汇。在词典里,创新的意思就是抛开旧的,创立新的。对于中国人来说,从古时的四大发明,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再到最近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都是创新。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迈向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提出的“创新”又该如何理解呢?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过去理解基本上是两类创新,一个是科学家、工程师的创新,这个包括科学发明、 技术创新;还有一类就是所谓熊彼特创新,就是一般指资本力创新,主要指企业家创新。我们对创新的定义,就超越了熊彼特其他传统的概念,它实际上就是从事创 造社会价值的活动,确切地讲应该是新增价值的活动,这样的话就包括很多方面了。”

同惯常大家所理解的创新相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再仅仅是狭义上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内 涵。也就是说,只要是创造新增社会价值的活动,都可以叫做创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要求不断推进包括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它们之间有 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全面创新的内涵和要求。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理论创新了,我们才为其它的创新能够提供一个前提,比如说我们过去增长 等于发展,那么现在提出全面小康五个新目标新要求,发展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才有可能去改变我们传统的增长方式,来改变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某些与发展 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所以体制机制创新才有了前提,有了体制机制创新,科技体制才有了一个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其实科技创新核心的问题在科技体制有没有活 力,能不能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所以体制创新又带动科技创新,而所有创新都取决于人们的文化理念,就是人们能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理论 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是体现了全面创新的内涵和要求。”

《建议》提出的创新是包含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全面创新。如果用一个人来打比方的话,那么理论相当于思想,制度相当于骨骼,科技相当于血 液,而文化,则相当于一个人的气质。全面创新就是要进行由里及外的改变,焕发新的活力。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引擎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中 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从外部环境来看,2008年开始,世界经济进入了增长缓慢的深度调整期,而已经高度融入世界经济中的中国,也受到了影响。从中国自身的发展来 看,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的努力,建立起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研发体系,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就技术进步来说,中国主要还是走着引进、吸 收、改造、扩散的路径,真正自主创新的地方并不多。中国的工业化程度总体上处于世界中间水平。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已经超过了同期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技术转让的空间越来越小,依靠增量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破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难题摆在眼前。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中等收入的国家很难成功跻身为高收入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均GDP从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到1万美元的高收 入,是个很难逾越的关口。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人均GDP约为7500美元,能否成为高收入国家,取决于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于这 样的问题带来的影响,不少人已经有所感受。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表示:“虽然这些年,总体来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但是满意度、幸福感似乎没有 跟上,在有些场合甚至表现的是很多的不满,收入分配在这里面是不是存在着差距过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躲不开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创新, 就是针对这些躲不开的问题开出的一剂“良方”。将经济增方式从量的增加变为质的增长,带领大家共同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只有依靠创新。

创新是应对问题的“良方”,更是引领发展的“引擎”,如何启动这个引擎,十三五规划《建议》给出了7个方面的部署: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 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这7个方面的创新贯穿党和国家各个方面 各个层次的工作,这些具体的部署,可以从3个关键进行解读:新知、制度、大众。

“新知”

在推动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中,除了有大家熟悉的创新领域,也出现了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这样的新词汇。比如众筹,简单解释就是想 发起一个项目但是缺乏资金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出募集资金的需求,网友们只要感兴趣就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并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这4个“众”都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协作的新模式。这样的新词汇出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意味着什么呢?

迟福林认为:“这都是新的理念,我们要适应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大趋势,所以这样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大趋势和我们十三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好 成了历史交汇点,这体现了我们顺应时代的要求,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所产生的这一系列的新词,其实反映的是时代潮流,反映的是科技发展的一个大趋 势。”

“制度”

在《建议》中,推动制度创新,在创新发展的大概念下,被放到了第二重要的位置。制度创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最直接地打开技术创新的空间,调动千千万万分散的个体和市场主体,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释放他们创新的潜力。

胡鞍钢表示:“制度创新的本质是一种激励。通过制度创新会有助于技术创新,有助于科学创新,也包括现在我们实行像商标法,中国申请的商标专利现 在已经相当于美国的5-6倍。此外企业登记数就可以看到商事制的创新,因为在2002年中国只有3000多万注册的市场主体,今年9月底已经突破7500 万,预计到2020年,可能会突破9500万户。”

仅是一项商事制度改革就释放出这么大的活力,这几年中央及地方政府也一直在做着制度创新的工作,比如简政放权,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立,等等。在《建议》中就提出了许多新的制度改革的措施,比如说要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检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上的创新,不仅在于激发创新主体的创造力,更能使得深化体制改革向“创新发展”借力,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真正转变。

“大众”

在推动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创新的主体。

徐涛是八零后,原来在深圳一家食品加工企业打工,工作6年,从工人做到了企业的销售管理岗位,想要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站稳脚跟不成问题,但是考虑到以后的发展,徐涛做了个新决定。

家乡的优质农产品资源把徐涛吸引了回来,今年5月,他决定回到家乡陕西省商南县创业。他现在不仅经营者一家实体小店,还把当下最流行的互联网+ 和熟悉的家乡优质农产品结合起来,把山里出产的好东西,卖到了远方的大城市。几个月的时间,他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平均月收入就达到15000元左右,比 原来打工赚的多了一倍还多。

现在,有不少像徐涛这样的返乡创业者把电子商务、农产品精加工、高科技电子产品生产等新兴产业带回了家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也促进了不少老乡在家门口就业。

别看只是思维方式,观念、理念上的变化,像徐涛这样的创业者们,他们的做法创造了新增的社会价值,这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创新。

胡鞍钢说:“创新对每一个老百姓并不是遥远之事,你应该成为一个参与者,通过这个参与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创新者,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你能不能创造新增的社会价值,而这个价值不仅对自己有益,可能对其他人有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天的世界,创新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面对蓄势待发的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要在新常态下开拓发展新境界,要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都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让创新理念深入人心,让创新举措蔚然成风。 创新引领发展,不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也将为普通人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