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70621 中国结构性改革成效积极

焦点访谈时间:2017-06-21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上,中国为世界经济开出的“中国方案”——结构性改革在G20各国间达成共识,并正式进入了推进阶段。近一年来,G20各国结构性改革落实的怎么样?中国的结构性改革有没有取得成效?前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交了首份《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G20国家目前的结构性改革进行了评估。 人均收入保持高位增长、GDP依然高速增长、生产率提升、高水平就业、贫富差距减小等等,这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肯定之词都出自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首份《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这份报告肯定了G20各国为推进结构性改革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并呼吁各国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报告认为,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对中国的改革进程评价相对比较正面,尤其是和其他国家比,这个似乎和我们过去在政策讨论和学术讨论当中所获得的印象可能不太一样,我自己比较认可这样一个结果,其实原因很简单,全球危机开始以后,很多国家都是货币政策放水,那都是毫不犹豫,但是结构改革的步伐非常缓慢,相比较而言,中国做的改革步伐比那些国家要多很多。” 发布这份报告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为经合组织,是一个由30多个发达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这个组织发布的报告或者政策评估常常被各国政府拿来作为决策参考,是一个权威机构。中国并不是他的成员国。 中国结构性改革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呢?2016年以来,中国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来破解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初见成效。去年一年,在去产能方面,钢铁和煤炭行业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在去库存方面,房地产库存减少;在去杠杆方面,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降成本方面,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全年减税达到5700多亿。而今年“三去一降一补”在持续深入推进,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目前分别完成了60%和40%以上。 而另一方面,实体企业也在此过程中谋求创新、转型升级,寻找发展的新动能。报告中特别指出,自21世纪以来,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稳步上升。如今,不少企业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找到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今年以来,实体经济继续呈现了稳中趋好的态势。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改善。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6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百家实体企业调研情况,多数企业对实体经济发展前景持积极乐观态度。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室副主任陈建奇告诉记者:“为什么说他们的信心会回升呢?第一个方面是新的机会在不断的拓展,比如说在金融危机以来,互联网、人工智能这种新的业态出现,客观上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所以企业看到了新的发展空间;第二个方面就是新的动力在不断的夯实,最近几年,有不少的企业增加了研发,增大力度进行创新转型升级;第三个是新的外部的空间在扩大,主要就是我们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可以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布局或者全球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部空间。” 与此同时,新业态也在蓬勃发展。摩拜单车近日宣布登陆全球第100个城市——英国的曼彻斯特。摩拜单车的新目标为2017年内拓展至全球200个城市。类似共享单车这样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正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为了保障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等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 在广州政务大厅,企业办事可以实现在一个窗口办理,再也不会出现拿着材料跑断腿的情况了,办事时间也缩短了不少。像广州这样的一站式办理在全国多个地方广泛实施,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推行的“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设立权力清单、营业执照和许可证证照分离等等,这些改革,旨在用政府的一时之痛换取企业长远之利。根据世界银行评估报告,2016年中国营商环境和2013年比上升了18位。而2016年全国新设企业552.8万户,同比增长24.5%,日均新设企业1.51万户,新增市场主体继续呈现“井喷式增长”。而经合组织的报告也指出,中国通过“三证合一”、“一站式监督”等“放管服”改革举措,减少了行业准入壁垒,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率。 陈建奇说:“这些改革客观上进一步厘清了市场跟政府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市场空间。所以我们看到,虽然经济形势不好,或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环境不好,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环境是在优化。” 在经合组织的这份报告中特别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生产率增长及高水平就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进入2017年,就业增长仍保持良好势头,今年前5个月,城镇新增就业实现了59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万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1100万人的目标已经完成了54.4%。 如今,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逐渐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6.5%,比去年的51.6%的比重又有所提高,服务业已经牢牢站稳“半壁江山”。而在2016年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3.5%,远远超过第一、第二产业。 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保持在高位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缩小。“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升。经济虽然增速放缓,但是人均收入在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在改善,基尼系数在下降,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也在缩小,这说明整个的质量会比以前更好,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加惠及广大平民。”陈建奇说。 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9.3%,教育产业增长11.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9.8%,均超过8.9%的平均增幅。现代服务业工资增幅较快,也折射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 黄益平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中出现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应该就是劳动力从原来的过剩,变成短缺。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导致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工资哗哗上来了,过去靠低成本支撑的这些产业,现在快速地失去了竞争力,他们需要被淘汰,或者是需要升级。其实就是我们需要在高成本的基础上发展和培养一个庞大的新的服务业和制造业,才能支持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所以挑战是很明显的,但是它积极的后果也很明显。” 近几年来,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频频出现。前不久,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还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然而最近,不仅是经合组织评估报告对近年来我国结构性改革的成绩单给予积极肯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上调了对我国2017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由前值的6.6%上调至6.7%;今天,中国A股还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这些都表明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增长态势的信心在增强。 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比较好的表现,这也为G20在全球的结构性改革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观察中国经济,总量固然重要,结构更为关键。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得益于结构性改革把准了方向、找对了路子。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了大量重复、低效的过剩产能,为高新技术、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搭起了成长的阶梯,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说明,中国结构性改革的深化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面对挑战,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将会更高效也更可持续,同时也会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