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20170322 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曼班三队的早春

焦点访谈时间:2017-03-22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山上,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民族——拉祜族。和其他贫困地区相比,他们生存的地方自然环境并不恶劣,但是让他们脱贫致富,却是扶贫工作中最艰巨的任务之一。他们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呢?从2016年春节前开始,经过一年的时间,《焦点访谈》记者跟踪采访了一个拉祜族山寨的脱贫之路。

曼班三队是西双版纳布朗山上的一个拉祜族村寨。拉祜族的名称意思就是猎虎的族群,千百年来,整个民族就是以游猎为生。2009年之前,这里的拉祜族还居住在山林中的茅草棚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即便是居住在自然条件最适宜耕作的西双版纳,曼班三队依然是中国最贫困的村庄之一。村民扎多告诉记者,去年全家挣了一两千块钱,不够花的。

经过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后的屡次扶贫工程,曼班三队这个拉祜族小村逐渐有了新气象。2009年,村民住上了政府免费盖的木质房,公路也通进山寨。但是,观念上的现代化并不能一蹴而就。

文化素质和观念上的落后,正是曼班三队依然贫困的主要原因。

布朗山乡乡长岩尼兴告诉记者:“他没有概念,自己的年龄都不知道,你问他今年收入多少,他不会算,就算问他年龄他也不知道。”

像拉祜族这样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的民族叫直接过渡民族,简称直过民族。在云南境内,直过民族除了拉祜族,还有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等9个民族。要改变这些直过民族的贫穷现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育和观念的改变。

2016年春节前夕,记者来到西双版纳,跟随由勐海县年轻干部组成的扶贫工作队来到曼班三队,他们的任务是普及文化,说服村里的每个拉祜族兄弟鼓起致富的欲望,依靠外界的帮助和自己的劳动摆脱贫困。

扶贫攻坚组队员李伙保告诉记者:“我主要任务就是扫盲这一块上。最起码15岁到30岁左右的,让他们沟通语言上基本会沟通,很多老百姓都不会讲,不要说普通话,连方言都不会讲。”

工作组的任务很明确,然而做起来却异常艰难。这里的拉祜族村民因为长期封闭,根本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村民不是躲出去,就是一言不发。

工作组发现,村民们并不排斥山下的拉祜族,而且,他们喜欢的交流方式也与众不同,因此他们决定改变工作方式:“我们也发现,请少数民族干部和一些歌手来给他们做一些工作,来教他们跳舞唱歌这样的方法是很好的,在唱歌跳舞等一些娱乐活动当中,把我们工作元素贯穿进去他们就很容易能接受。”

2016年春节过后,曼班三队来了几个穿着拉祜族服装的年轻歌手,于是,上学识字好的观念,随着一首自创歌曲“上夜校”,深入到山村拉祜族村民的心里。

除了读书的重要性,拉祜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新时代的社会风貌,也都通过歌声传达给村民,文化的养分渐渐滋润了村民们的心灵。

随着工作方式的改变,村民们和工作人员日益亲近起来,对扶贫工作也不再抵触。

工作人员说:“他们很高兴,他们说希望活动要经常到村寨来举行,让他们也意识到自己民族的语言或者民族的歌,所以他们非常高兴。”

于是,识字班首先办了起来。勐海县还在村子里修建了一个篮球场,曼班三队的文化体育活动多了起来。“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把我们当成他们的家人这样了,很好地能够融入到我们当中来,不是一家胜似一家的这样一个氛围。”勐海县总工会副主席李亚林说。

到了帮助村民依靠劳动改变贫穷面貌的时候了。但是在孟班三队,村民们不会种地,游猎生活结束后,大家习惯的生活方式就是依靠每人每月一二百元的救济款过活。

富裕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2016年夏季,工作队组织村民去山下的一个叫广底那的拉祜族村寨参观。16年前,这里的拉祜族村民才从深山老林搬迁到现在这个地方。不打猎之后,村民们种甘蔗、种苞谷、种茶叶。

16年前,广底那的拉祜族也是住在茅草棚里,如今,他们的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多元,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比曼班三队提高很多。

同样的民族,同样的条件,广底那的村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够改变贫困面貌,曼班三队没有理由安于贫困。回到山村,工作组决定首先培养村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离村庄不远就是适宜耕种的农田,每天清晨,他们喊醒村民,组织村民以集体劳动的方式下地干活。这样的情形从2016年夏季开始一直坚持了下来。

李亚林说:“产业方面我们有考虑的,在种植方面依托这里山区优势种植坚果还有茶叶,在这方面扶持产业。还有平时像农作物的种植也不让他们丢,让他们到四月份时候种玉米,还有水稻也让他们种着。养殖方面主要是当地的小耳朵猪,还有一个养牛,然后就是养鸡,这些工作我们都是在计划推进当中。现在蛮好的。调动他们致富愿望,有个别村民已经有这样的愿望,他们想要用自身的行为带动我们村民一起来致富,这样致富愿望已经慢慢逐步在形成当中。”

只要有了致富的积极性,再掌握了生产技能,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就能提供丰厚的回报。除了农田,曼班三队周边还有不少荒坡。在工作队的鼓励下,2016年秋季,已经有村民在荒坡上种起了茶树苗。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再次来到曼班三队,这里的景象和一年之前已经大不相同了。如今,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身面貌的青年人在逐渐增多,曼班三队能不能最终脱离贫困,希望也正在他们身上。

在扶贫攻坚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问题找准了,方法用对了,劲儿使到点儿上了,才能取得好效果。曼班三队的脱贫之路可能比想象的更加艰辛,但是,脱贫致富不能落下任何一个角落,哪怕要从识字说话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鼓足村民们致富的愿望,手把手教给他们致富的方法,拉祜族和其他直接过渡民族也最终能脱贫致富,过上和其他民族一样的富足生活。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